到了2010年下半年,以金沙江龙开口和鲁地拉为代表的水坝工程的环评报告陆续通过环保部审批开工,围绕水电该不该建设的风向开始转向,因为这两项工程曾在2009年6月被环保部强力叫停。
可以说,天津会议就是坎昆会议的一次预演。原湖南CDM中心技术部副部长、现长沙五色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海伟对本刊记者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可能会达成重大成果,不过还要看发达国家的附加条件是什么。
会议召开前,各国政要明显降低了对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6次缔约方大会(COP16)的期望值。包括德尔伯克在内的欧盟气候领域政要并未对坎昆会议作出任何乐观表态。其三,发达国家承诺更大的减排目标,但具体的减排数字仍留待进一步的谈判。欧盟气候行动总司司长德尔伯克表示,欧盟在坎昆的最大期待就是将《哥本哈根协议》上升为联合国决议。发展中国家认为,由于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并以优惠方式提供低碳技术。
用理性和创造性来编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织锦。在这种氛围下,坎昆会议可能会以一种较为平和的方式结束,并在各方较有共识的几个方面达成成果:首先,正式成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包括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在内的缓解、适应、能力建设、技术开发和转让有关的项目、方案、政策和其他活动。问题之三:生物乙醇原料作物来源问题。
问题之一:日本生物乙醇生产能力有限。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新日本石油公司在2009年6月1日,正式开始在以首都圈为中心的地区大规模销售生物燃油。这也是日本生物燃油首次真正走向普及。目前世界上普遍用玉米生产生物乙醇,但是产出效率比较低。
如果日本短期内不能实现生物乙醇自给的话,不仅将影响生物燃油普及,对政府财政也是个考验。两个国家生产的生物乙醇都仅够本国使用。
对于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能源的石油消费大国日本来说,这一举动意义重大。日本如要批量生产生物乙醇,则无论用小麦、大米、玉米、甘蔗、废木材等哪一种为原料,原料不足都将成为问题。因此,日本正在开发以废木材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实用技术,但前景如何目前还不能断言。日本国内相关专家指出,过度使用生物燃料必将打破世界玉米、甘蔗市场的供求平衡,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玉米需求增加,必将刺激美国为提高玉米产量而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从而使日本食品和饮料生产厂商所追求的非转基因原料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影响日本国民的生活。甘蔗需求增加同样会刺激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开垦热带雨林以增加甘蔗的种植面积,从而使热带雨林遭受侵害,对全球环境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日本推广生物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到底能不能最终解决日本的汽车动力来源问题,我们在此抛出四个问题。即使技术最先进的工厂用100千克玉米也只能生产出约45升乙醇,而且在生产乙醇和栽培玉米等原料作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所产乙醇产生能量的80%,同时也会排放二氧化碳。
问题之二:生物乙醇的生产技术有待改进。美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以玉米为原料年产生物乙醇150亿升。
巴西是甘蔗生产大国,以甘蔗为原料年产生物乙醇167亿升。按照日本政府的计划,2030年前日本年度生物燃油的消费量占汽油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0%,即60亿升
建成后,将具备大功率兆瓦级风力机叶片的生产能力,年产规模达100万千瓦。中国建筑[3.48 -1.14%]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继续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所属中国复材日前在新疆哈密投建风电叶片项目,继连云港[6.25 0.00%]、沈阳、酒泉、包头及德国北豪森之后,打造第六个风电叶片基地。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工业园区,计划投资5.2亿元,其中规模总投资3.3亿元,占地172亩中国建筑[3.48 -1.14%]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继续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所属中国复材日前在新疆哈密投建风电叶片项目,继连云港[6.25 0.00%]、沈阳、酒泉、包头及德国北豪森之后,打造第六个风电叶片基地。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工业园区,计划投资5.2亿元,其中规模总投资3.3亿元,占地172亩。建成后,将具备大功率兆瓦级风力机叶片的生产能力,年产规模达100万千瓦
甘肃省第一家马铃薯淀粉渣、废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近日在定西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55亿元,设计每年处理淀粉渣和废水54万吨,年加工生产颗粒性生物有机肥10万吨、液体生物有机肥10万吨、水基性农药2万吨、车用燃气300万立方米等,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水基性农药解决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引进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丹麦沼气技术,开发车用燃气。
截至目前,该项目是国内最大的沼气生产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利用马铃薯加工淀粉时产生的废渣、废水,采用生物和专利技术,通过菌种培养、发酵的方法,对马铃薯淀粉渣、废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制成高效有机肥
生产水基性农药解决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据介绍,该项目利用马铃薯加工淀粉时产生的废渣、废水,采用生物和专利技术,通过菌种培养、发酵的方法,对马铃薯淀粉渣、废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制成高效有机肥。该项目总投资2.55亿元,设计每年处理淀粉渣和废水54万吨,年加工生产颗粒性生物有机肥10万吨、液体生物有机肥10万吨、水基性农药2万吨、车用燃气300万立方米等,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进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丹麦沼气技术,开发车用燃气。
甘肃省第一家马铃薯淀粉渣、废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近日在定西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是国内最大的沼气生产项目
研究小组指出,以往未得到准确评估的损失金额此次得到了严肃评估,应确立制度让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调查报告警告称,忽视环保对策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隐患。
研究小组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被认为由全球变暖引发的农作物受损及灾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等指标,推算出了08年全球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金融倡议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在2008年已达到约6.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11%。
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分别造成了12260亿、5460亿美元的损失,加上其他因素引发的全球经济损失,总额达到6.6万亿美元。据UNEP推算,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50年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比08年扩大3倍以上,达到28.6万亿美元。其中全球变暖造成的损失最大,达到45300亿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损失归咎于世界最大的3000家企业,特别是电力、石油及天然气开发、采矿等行业引起的损失较大
研究小组指出,以往未得到准确评估的损失金额此次得到了严肃评估,应确立制度让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研究小组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被认为由全球变暖引发的农作物受损及灾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等指标,推算出了08年全球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损失归咎于世界最大的3000家企业,特别是电力、石油及天然气开发、采矿等行业引起的损失较大。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分别造成了12260亿、5460亿美元的损失,加上其他因素引发的全球经济损失,总额达到6.6万亿美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金融倡议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在2008年已达到约6.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11%。调查报告警告称,忽视环保对策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隐患。